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和田玉、玛纳斯碧玉和岫岩老玉的产地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用电子探针研究了和田玉、玛纳斯碧玉和岫岩老玉的矿物成分,结果表明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透闪石,玛纳斯碧玉是阳起石,而岫岩老玉则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并论述了它们的产地特征.  相似文献   
42.
我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格罗夫山区域的蓝冰表面回收到28块陨石,其中有6块属于非平衡型(即3型)普通球粒陨石。它们保存了原始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包括非常清晰的球粒结构、基质未重结晶和不透明、橄榄石和低钙辉石颗粒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和极不均一的化学组成等。Fe-Ni合金含量、含Fe总量和橄榄石成分综合分析表明这6块陨石全部属于低铁群(L)。因为非平衡普通球粒陨石橄榄石成分变化的PMD(Fa)值与岩石类型亚型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根据橄榄石Fa的PMD标准这6块陨石被划分为如下亚型:GRV 99019为3.6型,GRV99020、GRV 99021和GRV 99026为3.5型,GRV 99001为3.4型,GRV 99022为3.0—3.4型。  相似文献   
43.
南极GRV 99027陨石:火星陨石中的一个新成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来自南极格罗夫山蓝冰地区的GRV 99027陨石为一无球粒陨石,主要由橄榄石及辉石组成。棕色橄榄石具堆晶结构及镶嵌结构等火成岩浆分异结晶的特征。陨石的矿物模式组成及化学成分显示与SNC族陨石特征相似,特别是与ALHA77005陨石十分接近。后者被确定为二辉橄榄岩质辉玻无球粒陨石类(Lherozolitic-Shergotty,L-S)火星陨石。GRV 99027陨石的矿物化学特征以及FeO/MnO比值也与L-S类相似。可以初步认为GRV 99027陨石为SNC族火星陨石一个新的成员。二辉橄榄岩相当于地球的上地幔成分。陨石来自火星探部,为世界上极为稀有的火星样品,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4.
核爆炸玻璃、撞击玻璃和玻璃陨石源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核爆炸岩石熔融玻璃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与超速陨石撞击坑的熔岩进行比较,获得在远离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各种玻璃和熔岩在化学成分上分布十分均匀的重要结论。岩石玻璃和熔岩是由基岩各组成岩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熔融形成的。它们的主量元素和痕量元素丰度受基岩元素背景值制约。文中根据熔体和靶岩的化学成分,计算了熔岩各组成岩石的百分比。玻璃陨石是地壳岩石受撞击熔融形成的。同一撒布区的玻璃陨石化学成分相近,说明起源于同一源坑;而玻璃陨石化学成分的不同,则说明母岩组成分量的差异。因此,文中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各玻璃陨石的组成源岩。澳大利亚撒布区的玻璃陨石,Al2O3,K2O 和Na2O 与 SiO2及 K2O/Na2O 比值不完全相同,说明澳大利亚撒布区存在着几个不同的源岩和源坑,至少有印支、爪哇、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四个相应撞击坑。  相似文献   
45.
南丹铁陨石物态方程用于地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南丹铁陨石的物态方程和地球的PREM模型出发,求得内外地核交界面处的物质密度为12.83-13.419/cm~3,温度为5440-5680K;地心处物质密度为13.12-13.73g/cm~3,温度为5660-5990K,推估内地核可能由铁镍合金组成.  相似文献   
46.
山旺盆地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照华  李凤麟 《现代地质》1992,6(1):30-38,T001
前人一般认为山旺盆地是一个深度不大的封闭性淡水剥蚀盆地。笔者认为它是一个火山口成因的封闭—半封闭盆地。盆地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早期为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火山口,并造成火山碎屑物堆积:中期堆积了较厚层的沉积物,主要为粘土质岩石,如硅藻质页岩、泥岩,此外,还有少量的砂岩、砾岩;晚期为玄武岩充填,致使整个盆地完全封闭。在盆地发展过程中,早期为封闭环境,中、晚期为半封闭环境。火山碎屑物的再堆积和分解对于生物死亡和埋藏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区第三纪中心式火山作用非常强烈,通过详细的区域地质调查,有可能找到更多的化石产地和硅藻土矿。  相似文献   
47.
本文首先介绍了观赏石的概念,然后提出了观赏石的命名原则,进而按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形、岩石的成因、化石种类、陨石的化学和矿物成分、天然造型、用途等方面对观赏石进行了分类。最后阐明了观赏石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48.
49.
新矿物——张衡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衡矿是在安徽毫县陨石中发现的一种天然矿物。其共生矿物有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正长石、白磷钙矿、石英、黑云母、白云石、方解石、刚玉、陨硫铁、铁纹石、镍纹石、铬铁矿、钛铁矿、镁铁尖晶石、镍黄铁矿、石墨、方铁矿、自然铜、磁铁矿等。矿物为金黄色,条痕铜黄色。不透明,具金属光泽。晶体为粒状、不规则粒状、片板状、树枝状,粒度为0.13×0.15-0.1×0.35mm~2。H_?=145-150kg/mm~2。无理解。密度(计算值)=8.32g/cm~3。反光下为亮黄色,均质。电子探针分析结果;Cu52.77,Zn46.78,Fe0.12,Al0.05,Cr0.25,Ni0.01,总和99.98wt%。理想化学式为CuZn。经X射线粉晶分析确定为等轴晶系,体心格子,无序结构,空间群为Im3m,a=2.952(2)A。晶胞体积V=25.72A~3,Z=1。  相似文献   
50.
The occurrence of shock metamorphic features substantiates an impact origin for the 1.85 Ga old Sudbury Structure, but this has not been universally accepted. Recent improvements in knowledge of large-scale impact processes, combined with new petrographic, geochemical, geophysical (LITHOPROBE) and structural data, allow the Sudbury Structure to be interpreted as a multi-ring impact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lithologies: Sudbury Breccia —dike breccias occurring up to 80 km from the Sudbury Igneous Complex (SIC); Footwall rocks and Footwall Breccia — brecciated, shocked crater floor materials, in part thermally metamorphosed by the overlying SIC; Sublayer and Offset Dikes, Main Mass of the SIC and Basal Member of the Onaping Formation (OF) — geochemically heterogeneous coherent impact melt complex ranging from inclusion-rich basal unit through a dominantly inclusion-free to a capping inclusion-rich impact melt rock; Grey Member of OF — melt-rich impact breccia (suevite); Green Member of OF — thin layer of fall back ejecta; Black Member of OF — reworked and redeposited breccia material; Onwatin and Chelmsford Formations — post-impact sediments. Observational and analytical data support an integrated step-by-step impact model for the genesis of these units.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impact-related lithologies and shock metamorphic effects result in an estimated original rim-to-rim diameter of the final crater of 200 or even 280 km for the Sudbury Structure, prior to tectonic thrusting and deformation during the Penokean oroge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